close

公元1096年,金國境內的酋長阿疏準備攻擊完顏部落的完顏盈哥,事機敗露,只好逃到遼國。事後遼金十年血戰,幾乎每次戰役都會出現阿疏的名字,金國堅持只有把阿疏交出來,才可以和解,而遼國基於對藩屬的責任與義務,每次均加以拒絕。看起來阿疏似乎是和戰興亡的關鍵人物,金帝國對其有不共戴天之仇。但等到遼國崩潰,金國把阿疏逮捕,只不過打了幾板就放了他。後來每當有人問阿疏的名字,他都自嘲為「破遼鬼」。這個歷史事件,讓我們了解到什麼是「藉口」。

 

今天我們回顧一下WHA的事件,我們應該也同樣可以感受到「藉口」的存在。

 

對於WHA,一般民眾可能搞不清楚他跟WHO的差別,WHO為世界衛生組織,係聯合國下屬的專門機構,WHA則為世界衛生大會,是WHO最高權力機構,每年開會一次,決定WHO政策方向,同時負有修改世界衛生條例(IHR)或通過國際衛生法規權力。WHA的觀察員是什麼呢?它並非WHO憲章規定的組織成員,而是依WHA議事程序規則,授權WHO秘書長在WHA召開前邀請。擁有參加WHA全體會員大會及WHA會議召開期間的所有公開會議,在獲得同意下還能發言。另在獲WHO秘書長同意下,還有取得非機密文件的權利,同時可以遞交備忘錄給WHO秘書長,由WHO秘書長決定備忘錄在會員間的流通範圍。

 

基此認識,我們可以知道WHA不是國際組織,而是國際組織(WHO)的重要活動(大會)。它的觀察員不屬於組織成員,但也非單純的旁聽者。既然沒甚麼實質意義,為什麼媒體跟政府卻高度炒作呢?

 

原因很簡單,過去幾年此一議題已被炒作成高政治議題,即便他本質上並不重要,但既然民眾已認為他很重要,那就變成很重要。當初北京當局也因為民進黨政府認為他很重要,即使他們知道這種活動不算甚麼,他們也要拼命擋。

 

這就是戰略上的假議題,就是我們平常所謂的「藉口」。

 

為了解決此一戰略上假議題所帶來的困境,馬政府選擇拉高戰線及多渠道溝通以為因應,一方面藉此緩解內部激進人士的情緒,一方面爭取北京的合作,從目前的結果觀之,馬政府已完成其預定目標。

 

接下來或許有人會問,此一模式可以成為日後兩台灣爭取國際組織(北京加上「活動」)空間的典範嗎?

 

個人答案是否定的!!

 

此一事件只是戰略上的假議題,不是台灣外交活動空間的真實議題,本質不同,自應為不同的處理。

 

或許中日關係的改善過程可以提供我們一些參考。

 

中日關係的歷史矛盾延續數十年,但在胡錦濤執政後,卻通過「靖國神社參拜與否」,將彼此間的矛盾集中化、單純化,「靖國神社參拜與否」變成了中日關係改善與否的「戰略上的假議題」。

 

去年胡錦濤訪日,中日關係形式上大幅改善,但實質問題並未解決,以東海油田為例,自去年中日宣言之後,我們似乎一直未看到任何實質進展。

 

兩岸也是如此。

 

兩岸相隔數十年,難道只因國共和解、馬英九上台,一切問題就煙消雲散嗎?經由戰略上假議題的解決,兩岸氛圍雖因而緩和,但結構矛盾依舊存在,如果沒有正視結構上的矛盾,一味視此一問題的解決為重大成就,那問題還是無法解決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陳 逸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